最近,接連兩則消息讓銀行業蒙圈了:
先是9月6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刊文稱:招商銀行是中國最危險的銀行。認為該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或許只是看上去很美,細究下去,就會發現問題正在醞釀。招商銀行嚴重依賴理財產品, 發行的理財產品余額約有人民幣2.1萬億元(合3,160億美元),是中型銀行中最多的,并且稱招商銀行大量使用了所謂的資產管理計劃,上半年這類敞口增加近20%,達到人民幣4,000億元以上,這里很可能是許多不良貸款的藏身之處。同時認為招商銀行的利潤正承受壓力。
無獨有偶,北京時間7日消息,穆迪把交行的基礎信用評估從Baa3下調一檔至Ba1,使該行從投資級跌入垃圾級。穆迪聲稱,“調降交行的基礎信用評估是因為,跟其他國有銀行相比,交行的融資狀況更差,并且市場融資成本升高的環境導致其盈利能力承壓,”。
盡管我們的輿論一直對陰謀論持批評態度,認為凡事沒有那么多的陰謀。但是,美國的這一套組合拳下來還真的是讓人看不懂,說沒有陰謀,好像也太巧合了,評級公司和媒體同時對中國的兩家銀行出手,媒體雖然只是文章但傳播卻極廣,影響力不可低估。而穆迪對交通銀行直接下手,野蠻地直接將交行的基礎信用評估從Baa3下調一檔至Ba1,直接讓你的投資價值變成了垃圾級,在交通銀行沒有發生重大變故、沒有發生重大案件的情況下,突然出現這種變化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今年以來,招商銀行應該說自我感覺良好,而支撐這個良好感覺的是實實在在的數據,一季度盈利額首次超過國有五大行中排行“老五“的交通銀行,二季度實現不良雙降,凈利潤增長重回兩位數。讓我們以數據說話,招商銀行財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392.59億元,同比增長11.43%。不良貸款率1.71%, 較上年末減少 0.16個百分點。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 1.29%、 19.11%,同比分別提升 0.01 和 0.04個百分點,為 2012 年以來首次同比提升。應該說,招商銀行的數據對得起良好的感覺,在目前中國經濟大環境下,在中國的銀行轉型的大背景下,在銀行的不良資產大暴露的情況下,招商銀行實現利潤的兩位數增長,實現不良的下降,實現ROA\ROE的雙提升,確實是一件值得可喜的事情。而招商銀行的業務優勢:體系化的零售銀行業務優勢遙遙領先,成本已經在多年經營后持續被攤薄;金融科技領先優勢將繼續降低其成本收入比,也將提升ROE,提升了估值。為招商銀行的穩定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被認為是一大隱患的理財業務風險增加,實際上卻是總體金額下降,結構實現了良好的優化。數據顯示,招商銀行上半年理財余額2.13萬億,較16年年末減少10%,而其中:私人銀行客戶資產規模1.79萬億,同比增長8.08%,占全部理財業務資金余額的84%;其他類理財產品余額只有3000億,較去年末大幅下降近5000億。另外,凈值型產品余額1.6萬億,較上年末增長2.22%,占比75.72%,較上年末提高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