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宿遷一家四口隱居荒島與世隔絕 靠種果樹生活26年
26年前,一對老夫妻,帶著兩個十八歲的兒子住進了大運河中的一個面積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荒島。在島上靠著種果樹、搭木棚生活,過起了“隱居生活”。這并不是什么“荒島求生”的橋段,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荒島距離岸邊不足一公里,但多年來,這一家人似乎已經習慣了島上生活,只希望能有人經常上島看看他們聊聊天。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孫旭暉 文/攝
荒島竟然有人住
冬泳愛好者偶入荒島,發現有人隱居
宿遷人汪四是一名愛心志愿者,同時他也是一個冬泳愛好者。兩年前,汪四到京杭大運河宿遷段游泳,游著游著,汪四發現前面有一個不大的荒島。
汪四當時便決定上島去看看。他上島后發現,這里連條路都沒有,但走了兩步,他又感覺不對。
島上有一口井,遠處還有一片柿子林,順著柿子林往里走,汪四看到了一個老太太,七八十歲的樣子,滿頭白發,穿著一件十分破舊的藍色褂子,老太太看到汪四也很驚訝。
經過一番溝通,老太太告訴汪四,她叫洪先翠,不是本地人,老家在盱眙,二十多年前,因為老家發大水,一家人逃難住到了這里,當時他們老兩口帶著兩個18歲的兒子上的島,島上那時還有另外兩戶人家,不過現在早就不在這住了,自己的老伴早在十幾年前就去世了。
從島上下來后,汪四發現這個位于京杭大運河的小島,其實就在宿遷駱馬湖管理處大院旁邊,到市區的直線距離不到一公里左右。在這樣的環境下,居然還有一家人隱身荒島二十多年,他覺得挺不可思議。
下島后,汪四把自己的見聞告訴了同為愛心人士的幾個朋友。其中一位愛心人士,想到洪老太太住的島上,至今還沒有通電,便給她送了一塊太陽能電池板和幾件舊家電,終于幫她脫離了“原始生活”。
他們從哪里來?
老家遇洪水來到宿遷,從此留在島上開荒
9月21日下午,現代快報記者得知此事后也踏上了這座小荒島。穿過宿遷市駱馬湖管理處的大院子,就是京杭大運河邊,洪先翠的二兒子吳印滿撐著小船已經在岸邊等候多時。
吳印滿看上去有50多歲,他告訴記者,自己44歲,因為島上艱苦,看上去才老了點。18歲以前,吳印滿生活在盱眙縣,當年房子被大水沖垮,一家人失去了生活的支柱。父親吳匹龍提議,去老家找外甥借點錢。
吳匹龍的外甥住在宿遷曉店鎮,知道吳匹龍一家的情況后,外甥建議他到宿遷來種地,隨后便把吳匹龍帶到了他們現在所住的這片荒島上。記者登島后看到,整個小島大部分都是一人多高的雜草和楊樹,也沒有道路,只能在吳印滿的帶領下從茂密的叢林里穿過去,好在島很小,沒走幾步就抵達了目的地。
洪先翠已經早早地等在“屋外”了。說是屋子,其實是一間小木棚,整個木棚由樹干搭起來,鋪上黑色的油布、干草,連門都沒有。記者想要進去,還必須彎腰、側著身子才能擠進去,屋里放著一張木桌,一張木床,洪先翠就住在這里。記者注意到,木棚前面還有兩間瓦房。吳印滿說,這是后來他們一家人自己蓋的,但洪先翠不肯住。洪先翠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自己住慣了木棚,倒也不怕,即使塌了也傷不到人,但是幾間屋子都不牢靠,瓦房也經常出毛病,她不敢住。
荒島上如何生活?
“隱居”二十多年,靠種果樹維持生計
上島26年,這家人是怎么生活的呢?洪先翠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剛上島時,島上還有另外兩戶人家,不過現在早就不在這里了。由于島上生態不好,種來種去,只有柿子樹能成活,所以一家人就在屋前種了很多柿子樹,柿子熟了,就由兩個兒子劃船送到岸上去賣,換點柴米油鹽等生活用品,這就是他們一家人這26年的全部生活。
“真是給我憋死了!”洪先翠說,以前沒有電,生活非常無聊。幾年后,老伴吳匹龍也去世了。洪先翠唯一的消遣就是搬個凳子坐在河邊,看著遠處過往的船只。實在憋得急了,她才會坐船到島外去看看,但因為年紀大,出島的機會很少。
兩年前,汪四的偶然造訪,給洪先翠一家帶來了太陽能電池板和幾件舊家電。但由于太陽能發電量有限,洪先翠一家又長期跟社會脫節,習慣了目前的生活,所以改變并不是很大。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洪先翠一家上島后,一家人基本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上島時,吳印滿兄弟倆還是剛滿18歲的小伙子,現在也都四十多了,除了出島賣點柿子,兩兄弟跟外界也基本沒有聯系,更不用說結婚生子,一家人連戶籍都不知該怎么辦理。
離島時,現代快報記者站在吳印滿的船頭可以看到,一排排高樓聳立在小島旁邊,仿佛觸手可及,而吳印滿一家卻對這些高樓很陌生,也并不感興趣,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像現在這樣,能經常有人來探望他。
與記者同行的,還有當地幾位愛心人士。宿遷市助殘志愿者協會副會長陸軍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正在組織身邊的愛心團體,大家已經約好這周末一起到島上來探望洪先翠一家,陪他們解解悶,同時想辦法幫他們融入社會。
發結婚證的人,別管怎么高潮
我們也期待審批程序更簡化。為什么要簡化呢?打個比方,你一個發結婚證的部門,為什么還要管別人做愛的姿勢呢?就算你管得了做愛姿勢,也管不了別人的高潮和生孩子。
誰來打擊馬六甲海峽的海盜?
有一個辦法就是引入大國力量,比如引入中國的海軍和海警的力量。倘若如此,估計馬六甲海峽也會像紅海和亞丁灣那樣安全。當然,這些國家估計會非常警惕中國的威脅,寧可讓海盜猖獗,也不愿意“引狼入室”。
鄰避問題,沒你想的那么簡單
增加居民對監管者的信任,讓居民相信官方的風險評估,或許能夠更有效地解決“鄰避問題”。而建立信任的起點就是:一個更公開和透明的決策過程。